返回文章列表

编辑 删除

ID1597
文章分类12
标签市场信息月报
标题农担市场信息月报(2022年6月)
发布时间2022年7月6日 下午2:34:54
来源国家农担联盟公司
h5链接
内容<p><strong></strong></p><p><img src="http://nongdan.pzhkj.cn/uploads/content/guest/e1e9e88e0b-77.jp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本期要点</strong></p><p><strong><br></strong></p><section><p>政策要闻方面,农业农村部印发方案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财政部出台多项举措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提出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p><p><br></p><p>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5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6.4%,涨幅继续回落。金融市场方面,M2 延续高增。社融数据整体回升。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民间融资综合利率等整体下行。</p><p><br></p><p>农产品方面,新季稻谷播种面积稳定,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受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支撑,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新麦收获基本完成,农户惜售心理较强,贸易商收购较为谨慎,预计国内小麦价格或仍以高位震荡为主。新季玉米产量稳中预增,小麦饲用替代减少,下游消费回升,预计国内玉米价格或将强势运行。新季大豆面积产量双增,基层余量不多,市场购销两弱,预计短期大豆价格仍将保持高位震荡。新季棉花播种面积略增,下游需求较弱,在国际棉价快速下跌带动下,预计国内棉价将震荡下行。本榨季糖厂收榨,市场以消化库存糖为主,食糖消费进入旺季,预计国内糖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生猪产能处于绿色合理区域,阶段性供给过剩局面逐步缓解,预计猪价仍将维持震荡上行走势。</p><p><br></p><p>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温氏股份发布最新销售数据。大北农公布定增预案。新希望公布最新生猪销售情况。牧原股份回应深交所问询。正邦科技5.4亿商票逾期。傲农生物公布最新生产经营情况。正虹科技实际控制人或发生变更。</p><p><br></p></section><p><strong>一、政策要闻</strong></p><p><strong><br></strong></p><p>(一)农业农村部印发方案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6月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进一步做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实施方案》,深入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和政策效应。方案要求进一步聚焦稳定粮食生产、扩种大豆油料、打牢种子耕地农机基础、做优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工作任务,打好政策组合拳,加速投资落地。其中,在充分发挥金融保险支农作用方面,方案强调,要加快推进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发挥农担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性,用好信贷直通车机构版,持续优化“主体直报需求、农担信贷担保、银行机构授信”的信贷申请服务,拓展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核验服务,不断扩大信贷直通车服务覆盖面等;扩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规模。各地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强对农担公司的支持指导,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农支小再担保作用,推动落实农业信贷担保补奖政策和中央财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专项支持政策,指导担保机构阶段性降低或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费率,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切实扩大农业信贷担保规模。</p><p><br></p><p>(二)两部门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6月10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重点强农惠农政策》,主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工作,推进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包括粮食生产支持、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种业创新发展等九大方面共34项举措。其中,在新型经营主体培养方面明确,农业信贷担保服务政策重点服务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服务范围限定为农业生产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项目,加大对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乡村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担保支持力度,助力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常态化服务,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服务水平。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首担业务。中央财政对省级农担公司开展的符合“双控”要求的政策性农担业务予以奖补,支持其降低担保费用和应对代偿风险。</p><p><br></p><p>(三)财政部出台多项举措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5月25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财金〔2022〕60号)明确,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通知提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推广创业担保贷款线上业务模式。通知要求落实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提高农业保险风险保障水平,推广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强化保险、担保、信贷政策协同。</p><p><br></p><p>(四)两部门提出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6月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市〔2022〕5号)提出,加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与冷链集配中心、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有效衔接,整体构建功能衔接、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产地冷链物流体系。通知要求各地要优先选择鲜活农产品生产大县、“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试点县,在有效保障用地用电政策的前提下,整县推进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率先形成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鼓励各类银行及担保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强化信贷担保支持。依托信息系统,开展信贷直通车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帮助对接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参与整省、整市、整县推进项目设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p><p><br></p><p><strong>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一)宏观经济</strong></p><p><strong><br></strong></p><p>1.5月,主要指标边际改善,国民经济呈现恢复势头。5月,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改善,稳增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的积极变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标多数出现改善,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地区经济出现反弹。但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不少困难挑战。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上月为下降2.9%,环比增长5.6%;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7%,制造业投资增长10.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05%。市场销售有所恢复,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和网上零售持续增长。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5%;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月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15.3%,进口增长2.8%。1-5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增长11.4%;进口增长4.7%。</p><p><br></p><p>2.5月,消费市场供应总体充足,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上月相同。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9%转为下降1.3%。食品中,随着鲜菜大量上市,物流逐步畅通,鲜菜价格下降15.0%;生猪产能调减效应逐步显现,猪肉价格上涨5.2%;受国际粮价高位运行影响,国内面粉、粮食制品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均有所上涨。非食品价格上涨0.1%。</p><p><br></p><p>3.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食品中,鲜果(19.0%)、薯类(16.1%)和粮食(3.2%)价格涨幅比上月扩大;鲜菜(11.6%)和鸡蛋(11.4%)价格涨幅回落;猪肉价格下降21.1%,降幅比上月收窄12.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p><p><br></p><p>4.5月,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PPI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6.4%,涨幅均继续回落。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回落0.7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3%,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带动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上涨。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1%,涨幅回落2.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2%,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p><p><br></p><p><strong>(二)金融市场</strong></p><p><strong><br></strong></p><p>1.货币金融情况。M2增速创2020年7月以来新高。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个和1.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社融数据整体回升。5月末,新增社融2.79万亿元,同比多增839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9.19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上月上涨0.3个点。拉动社融走高的主要贡献项为人民币贷款与政府债券。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461亿元,同比少增163亿元。5月,国内实体经济信贷需求明显回暖,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效果显现,但期限结构仍延续短期化特征,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贷融资需求偏弱,处于恢复阶段。</p><p><br></p><p>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5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50%,较上月下行12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47%,较上月下行14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13%,较上月下行8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93%,较上月下行18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74%,较上月下行9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报3.70%,与上月持平。5年期报4.45%,较上月下行15BP。民间借贷利率方面,5月末,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3.82%,较上月下行44BP。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为14.63%,农村互助会互助金费率为11.31%,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为14.93%。</p><p><br></p><p>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2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3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09家。贷款余额9330亿元,一季度减少85亿元。</p><p><br></p><p><strong>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一)主要粮食</strong></p><p><strong><br></strong></p><p>1. 新季稻谷播种面积稳定,市场仍处于消费淡季,受政策性稻谷拍卖底价支撑,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以稳为主。</p><p><br></p><p>供需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预计,2022年稻谷播种面积为3009万公顷,同比增加16.6万公顷,减幅为0.6%;单位面积产量7.14吨/公顷,同比基本持平;总产量2.14亿吨,同比增加195.7万吨,增幅0.9%。</p><p><br></p><p>病虫害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预计2022年早稻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2.50亿亩次,重于上年。其中,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三化螟偏轻发生。与上年相比,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发生偏重。</p><p><br></p><p>市场方面,5月份粳稻市场行情分化,呈现“北强南弱”特点。东北克服疫情逐步推进复工复产,物流逐渐畅通,东北米南下进程加速。5月底,黑龙江鸡西圆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月环比持平;长粒粳稻收购价2740元/吨,月环比上涨40元/吨。吉林德惠超级稻收购价2820元/吨,月环比回升60元/吨。5月份,籼稻主产区整体运行平稳,优质优价特征再现。5月底,主产区普通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480~2640元/吨,月环比持平;优质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720~2800元/吨,月环比上涨60~80元/吨。本月各级储备继续投放市场,粮源供应充裕,普通稻价格保持稳定,部分地区优质稻基层余粮见底,价格小幅回升,预计短期内优质品种或将呈现稳中偏强走势。终端需求方面,夏季来临制约大米采购消费,“稻强米弱”现象有所强化,大米价格稳中偏弱,也将制约稻谷价格向上空间。</p><p><br></p><p>2.新麦收获基本完成,农户惜售心理较强,贸易商收购较为谨慎,预计国内小麦价格或仍以高位震荡为主。</p><p><br></p><p>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6月20日,全国已收获小麦面积2.99亿亩,收获进度过九成,进度与去年持平。其中,陕西麦收基本结束,山东进入扫尾阶段,山西近九成半,河北近九成。夏种总体过八成,其中,河北过七成,山东过九成,安徽过九成,江苏过八成,河南和陕西接近尾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预计,2022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7万公顷;单位面积产量为5.80吨/公顷;总产量为13855万吨,同比增加160.3万吨,降幅0.06%,增幅1.2%。</p><p><br></p><p>气象方面,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5月份,北方冬麦区光热适宜,对小麦灌浆和乳熟有利。河北、河南、山西及江淮地区天气总体干燥,利于灌浆期小麦生长,同时也对江淮和豫南地区小麦收割开展提供便利。部分地区因降水不足出现旱象,影响小麦灌浆,不利产量形成;新疆气象条件适宜冬小麦和春小麦生长。</p><p><br></p><p>市场方面,5月底,河北陈小麦进厂价3220~3250元/吨,山东3230~3250元/吨,河南3220~3270元/吨,江苏3240元/吨,安徽3220元/吨,广东3340~3350元/吨,月环比均下跌30~100元/吨。5月份,新小麦由南向北逐渐上市。5月底,河北外采新小麦进厂价格3150~3200元/吨,山东外采3150~3180元/吨,河南本地收购3080~3130元/吨,江苏本地收购3100元/吨,湖北本地收购3040元/吨,价格较新小麦上市初期回落100元/吨以上。2022年小麦收购市场化程度高,多方博弈将导致新麦收购价格波动加大,购销时间拉长。种植户受种植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惜售心理较强。制粉企业和贸易商受小麦价格高、利润低影响,收购较为谨慎。预计国内小麦价格高位波动。</p><p><br></p><p>3.新季玉米产量稳中预增,小麦饲用替代减少,下游消费回升,预计国内玉米价或将强势运行。</p><p><br></p><p>供需方面,5月底,西南地区春玉米处于七叶至拔节期,西北、华北等地区春玉米处于三叶至七叶期,东北地区春玉米处于出苗至三叶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3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92.5%,同比快2.4个百分点。其中,春玉米播种已结束。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份预计,2022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305万公顷,与上月预测持平。预计在种植模式优化、管理技术提高等因素影响下,玉米单产继续提高。预计2022年玉米单产6.381吨/公顷,同比增加90公斤/公顷,增幅1.4%。预计2022年玉米产量2.75亿吨,同比增加245万吨,增幅0.9%,与上月预测持平。</p><p><br></p><p>市场方面,5月份,国内玉米价格稳中有涨。5月底,东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均价2691元/吨,环比上涨28元/吨,同比下降49元/吨;华北产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均价2846元/吨,环比上涨12元/吨,同比下降64元/吨。5月份,国内玉米产区新冠疫情大多得到有效控制,物流运输条件好转,玉米市场购销较为活跃。其中,吉林地区收购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他地区收购价格稳中有涨。主要因素有:一是农户余粮逐渐下降,尤其东北地区粮源基本转移至贸易商手中,玉米价格易涨难跌;二是深加工企业开工率有所回升,补库需求支撑玉米价格;三是小麦价格坚挺也支撑玉米价格。整体来看,近期随着麦价的攀升,小麦饲用替代减少,玉米饲用比例上升,饲用消费量增加。农户余粮基本见底,加之用粮企业后期仍有补库需求,预计后期玉米市场偏强运行。</p><p><br></p><p><strong>(二)重要农产品</strong></p><p><strong><br></strong></p><p>1.新季大豆面积产量双增,基层余量不多,市场购销两弱,预计短期大豆价格仍将保持高位震荡。</p><p><br></p><p>供需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3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92.5%,同比快2.4个百分点,其中大豆完成九成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豆油料生产,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快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6月预计,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9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4.5万公顷,增幅18.4%。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为483.2万公顷,同比增长17.8%;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大豆播种面积也明显增长。预计全国大豆平均单产1.98吨/公顷,增幅1.59%;大豆产量1970万吨,比上年增加330万吨,增幅20.1%,创历史新高。</p><p><br></p><p>市场方面,5月份,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6020~6200元/吨,与上月同期基本持平。南方销区国产大豆消费需求偏弱,但产区农户余粮所剩不多、卖粮压力不大,市场购销两弱,价格整体保持稳定。近期基层豆源见底,国产大豆市场供应量仍有限,预计新季大豆上市前国产大豆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p><p><br></p><p>2.新季棉花播种面积略增,下游需求较弱,在国际棉价快速下跌的带动下,预计国内棉价将震荡下行。</p><p><br></p><p>供需方面,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428.1万亩,同比增加109.1万亩,增幅2.5%。预计2022/23年度全国棉花产量为577.6万吨,同比下降0.43%。皮棉销售进度偏慢。截至6月16日,全国累计交售籽棉折皮棉580.1万吨,同比减少14.9万吨,其中新疆交售526.2万吨;累计加工皮棉580.1万吨,同比减少14.9万吨,其中新疆加工526.2万吨,同比增加1.1万吨;累计销售皮棉356.3万吨,同比减少230.4万吨,其中新疆销售308.0万吨,同比减少210.8万吨。</p><p><br></p><p>气象方面,据棉花气象服务中心预测,5月新疆棉区大部处于第三真叶至第五真叶期,个别早播品种进入现蕾期。全疆大部棉区10℃积温比去年偏多150-600℃,比常年偏多100-490℃,热量条件明显好于常年与去年。总体来看,今年春播以来的气象条件全疆大部棉区好于常年与去年,灾害偏轻发生,棉花整体生育进程快于去年。</p><p><br></p><p>市场方面,5月份,国际棉价小幅上涨后下行,国内棉价大幅下跌,内外棉价差持续深度倒挂。截至6月15日,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21225元/吨,较上月下跌1118元/吨,郑棉期货主力合约20283元/吨,较上月下跌1063元/吨。当前皮棉销售进度缓慢,棉花加工企业降价去库存意愿明显增强。终端消费信心偏弱,下游加工企业以刚需为主,预计短期国内棉价将震荡下行。</p><p><br></p><p>3.本榨季糖厂收榨,市场以消化库存糖为主,食糖消费进入旺季,预计国内糖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p><p><br></p><p>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预测,2022/23年度我国糖料种植面积2043万亩,比上年度增加69万亩,主要是北方甜菜种植面积增加;预计食糖产量回升至1035万吨,同比增长6.5%;消费量稳中略增,预计为1560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制糖生产已进入尾声,除云南省少数糖厂生产外,其它省(区)糖厂均已收榨。截至5月底,本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952.67万吨,累计销售食糖537.28万吨,累计销糖率56.4%。</p><p><br></p><p>天气方面,据中央气象台预计,6月,广西等南方甘蔗主产区会出现频繁强降雨过程,局部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不利于甘蔗生长和病虫害防治,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p><p><br></p><p>市场方面,5月,白糖现货价格大涨。广西现货成交价格区间为5753-5969元/吨,较上月末上涨193元/吨,涨幅3.34%。截至5月底,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950-6070元/吨,环比上涨100-18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900-5940元/吨,环比上涨130-15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6010-6350元/吨,环比上涨120-270元/吨。糖价连日上涨带动市场购销回暖,夏季消费旺季来临叠加“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贸易商补库积极性较高,产区制糖集团销售走量较快,但社会库存与外运量数据显示,销区与终端采购量较为一般。随着本榨季糖厂全部收榨,市场以库存糖消化为主,旺季来临,食糖消费终端备货加快,预计后期国内糖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态势。</p><p><br></p><p>4.生猪产能处于绿色合理区域,阶段性供给过剩局面逐步缓解,预计猪价仍将维持震荡上行走势。</p><p><br></p><p>供需方面,生猪产能结束连续10个月收缩后环比转正。据农业农村部数据,5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92万头,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19.3%,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2.2%。中小养殖场户普遍看好后市行情,加快补栏仔猪,生猪养殖积极性有明显提高,一些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场计划在年内陆续投产,预计生产增长惯性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猪肉市场供应平稳。</p><p><br></p><p>市场方面,5月份,活猪价格为15.30元/公斤,环比上升14.18%,同比下降23.43%;猪肉价格为24.96元/公斤,环比上升8.94%,同比下降25.15%;全国仔猪价格为31.55元/公斤,环比上升22.43%,同比下降57.45%。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86元/公斤,与上个月持平,同比上升7.37%;玉米价格为2.97元/公斤,环比上升0.93%,同比下降0.08%;豆粕价格为4.56元/公斤,环比下降3.60%,同比上升22.51%。生猪养殖亏损减少,猪粮比价在连续3个月低位震荡后回升到5:1以上。猪价震荡走高带领养殖利润也延续反弹态势,亏损继续大幅缩减,外购仔猪育肥在5月初在经历4个月亏损后再次实现盈利。5月份自繁自养平均亏损约139元/头,环比减少197元/头;外购仔猪育肥平均盈利约34元/头,环比增加185元/头。</p><p><br></p><p>供给方面,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11个月向均衡量回调,加之夏季到来,生猪出栏量将有所减少。需求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猪肉消费需求有望释放但仍不乐观。整体来看,饲料成本处于高位以及出栏减少,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生猪价格进入本轮周期的上行通道,预计三季度生猪价格将继续震荡上行。</p><p><br></p><p><strong>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一)温氏股份发布最新销售数据</strong></p><p>6月6日,温氏股份发布5月销售数据,公司销售肉猪132.34万头(含毛猪和鲜品),环比下滑7.26%、同比增速收窄至38.33%,出栏量环比下滑或由于2021年冬季投苗量减少所致;销售收入25.02亿元,环比增长10.56%、同比增长15.94%,主要因5月猪价反弹所致;毛猪销售均价15.74元/公斤,环比变动分别为18.08%,同比变动分别为-13.80%。公司生猪养殖业务综合成本已连续4个季度环比下降,伴随出栏量高增,生猪养殖业务综合成本或将持续改善。5月,公司出栏增速阶段性放缓,但销售均价环比上涨明显,累计同比仍保持高速增长节奏。</p><p><br></p><p><strong>(二)大北农公布定增预案</strong></p><p>6月7日,大北农发布公告显示,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4.14亿股,不超过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10%。此轮定增中,拟募资不超过22.6亿元。其中8.1亿拟投向饲料生产项目、2.37亿拟投向种猪养殖及研发项目、5.3亿投向总部创新园区建设项目和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截至6月7日,大北农已累计对外担保额度160.3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49.30%,实际担保余额超百亿,其中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84.68亿元。</p><p><br></p><p><strong>(三)新希望公布最新生猪销售情况</strong></p><p>公司2022年5月销售生猪104.56万头,环比变动-7.19%,同比变动50.81%;收入为17.66亿元,环比变动10.10%,同比变动26.50%;商品猪销售均价14.81元/公斤,环比变动16.71%,同比变动-19.77%。生猪销售数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产能正常释放。</p><p><br></p><p><strong>(四)牧原股份回应深交所问询</strong></p><p>5月18日,牧原股份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报的问询函》,提出了涉及盈利、债务、关联交易、存货未计提跌价准备等诸多问题。公司证券部人士回应称,减值损失是基于会计估计基础上的会计处理,减值测试有既定的程序及方法,年审会计师要对测试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计。公司2021年末进行减值测算过程中使用的育肥猪预测销售体重为110kg,并非文中根据其他数据间接推算的118.7公斤。公司存栏生猪的可变现价值高于存栏生猪成本,不计提减值完全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p><p><br></p><p><strong>(五)正邦科技5.4亿商票逾期</strong></p><p>6月8日,正邦科技发布公告,受猪周期影响,近期因流动资金紧张出现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的情形,逾期未兑付余额合计54200.50万元。对于部分商票逾期未兑付,正邦科技相关人士回应表示,该公司在跟债权人积极地沟通,其次是通过各种渠道筹措资金,现在资金主要用在保生产上,推进公司整个正常的运转。根据此前公司一季报披露,其“应付票据”一栏为10.78亿元,如果二季度没有新增,未来公司或还有大额应付票据可能出现逾期。</p><p><br></p><p><strong>(六)傲农生物公布最新生产经营情况</strong></p><p>5月20日,傲农生物发布公告,1至4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43.20万头,同比增长93.40%。4月份以来,随着生猪市场价格的回升,从4月份起,公司生猪销售头均毛利较一季度已有明显改善,将继续按计划推进并力争完成2022年生猪销售550万头的目标。资金方面,4月定增募集资金总额14.4亿元已募集到位,有力保障了公司资金正常经营周转,并降低了资产负债率。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情况良好,当前资金情况正常。</p><p><br></p><p><strong>(七)正虹科技实际控制人或发生变更</strong></p><p>6月17日,正虹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筹划向观盛农业协议转让所持15.13%股份,并将剩余10%表决权委托给观盛投资,或导致公司控股权变更,股票停牌。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发生变化,观盛投资将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