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农担管理系统
轮播图
农担新闻
今日重磅
政策法规
党建引领
我与农担
好文荐读
经验共享
农担宣介
行业资讯
互动交流
热点解读
市场信息
江苏农担学党史
媒体关注
知识问答
投稿信箱
首页
农担市场信息月报(2022年5月)
编辑
返回文章列表
文章分类
市场信息
缩略图
选择图片
x
标签
标题
来源
h5链接
内容
<p><strong>本期要点</strong></p><p><strong><br></strong></p><section><p>政策要闻方面,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提出分区分类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召开会议安排部署2022年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文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辅导员可提供“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生产经营数据形成融资增信,利用农业保单实现贷款担保,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贷款可得率”等服务。两部门印发通知指导各地落实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p><p><br></p><p>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4月,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工业生产短期造成较大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4月,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0%,涨幅均有所回落。金融市场方面,M2 高增超过市场预期。新增社融、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走弱。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和民间融资综合利率等整体下行。</p><p><br></p><p>农产品方面,新季稻谷产量略减,持粮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预计国内稻米价格或将持续低位运行。新季小麦产量略减,下游消费疲弱,预计国内小麦价格仍将从高位回落。新季玉米产量稳定,主产区物流恢复,下游消费平淡,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保持在高位震荡运行。新季大豆产量预增,当前市场需求清淡,预计国产大豆价格继续高位平稳运行。新季棉花产量稳定,消费恢复预期减弱,国内棉价或将维持高位震荡。新榨季食糖产量调减,消费进入季节性旺季,预计国内糖价上行空间有限,或以窄幅区间震荡为主。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生猪出栏增速放缓,预计短期猪价仍将维持弱势反弹。</p><p><br></p><p>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方面,温氏股份一季度亏损37.63亿。大北农一季度亏损2.33亿。新希望一季度亏损28.79亿元。海大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为2.01亿元。牧原股份一季度巨亏51.8亿元。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攀升至历史最高,拟终止建设22个养猪募投项目。</p><p><br></p><p><strong>一、政策要闻</strong></p><p>(一)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4月25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农规发〔2022〕17号),提出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特色产业发展等因素,以县(市、区)为单位,分区分类创建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通知》提出要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耕地面积,减少种植成本;围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发展优乡村特色产业;发挥园区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的优势,打造现代农业园区载体;全域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打造农业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农业全面绿色转型;聚焦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业数字智能化转型等,并要求各地建立示范区创建推进指导组,加大支持和领导力度,统筹用好财政资金,强化社会参与、人才引进,制定监测评估实施方案,及时总结示范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好经验好做法。</p><p><br></p><p>(二)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部署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4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2022年全国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21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统筹谋划,推进项目整合,持续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会议强调,做好2022年农业农村投资工作,守好守牢三农基本盘和战略后院,要着眼稳粮食扩油料、落实大食物观要求、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对投资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等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开拓农业农村投资新局面。会议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入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四稳四提”工作布局,扎实抓好今年农业农村投资各项重点工作。要狠抓资金执行进度,确保最急需、最紧迫的项目资金及时精准兑付到农户手中。要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扎实做好前期工作,确保建设效率。要贯彻落实好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创新拓展投融资方式和渠道,有效促进金融活水持续流入三农。要不断加强绩效管理和投资监管,确保项目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发挥出资金的最大效能。</p><p><br></p><p>(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文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专业化规范化发展。5月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制定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工作规程》(农办经〔2022〕4号)。文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的配备、选聘与应当具备的履职能力,要求各地应当根据本辖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产业结构、地域分布等因素,科学设置辅导员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比例,合理确定辅导员数量。文件指出,为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辅导员可以提供“指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生产经营数据形成融资增信,利用农业保单实现贷款担保,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贷款可得率”等服务。文件鼓励各地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服务工作,接受当地农业农村部门的业务指导。</p><p><br></p><p>(四)两部门印发通知落实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5月12日,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农计财发〔2022〕13号),指导各地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政策有效落实。《通知》提出以突出重点领域、统筹衔接、创新引导为项目资金安排的三个导向,强调全力保障粮食和油料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机装备支撑保障,大力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和乡村人才振兴,推进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和绿色转型发展,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通知》要求落实和完善“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切实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指向性和实效性。细化实施方案,积极探索适应不同主体、更加科学有效的支持模式等,并要求省级财政、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进一步建立深化健全本区域项目绩效评价机制。</p><p><br></p><p><strong>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strong></p><p>(一)宏观经济</p><p>1.4月,疫情短期影响超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4月,全国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对工业生产短期造成较大冲击。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其中,长三角(-14.1%)和东北地区(-16.9%)下滑明显。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8%,比1-3月放缓2.5个百分点。4月同比增长1.8%,较上月下行4.8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加速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维持一定韧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降幅较3月扩大7.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额(-9.7%)、餐饮收入(-22.7%)受疫情影响下降明显。线上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基本生活和部分升级类消费增势较好,超市和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稳定增长。1-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4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9%。其中,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5.0%。</p><p><br></p><p>2.4月,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CPI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2.1%。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食品中,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鲜菜上市量增加,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非食品价格上涨0.2%。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食品中,鲜菜、鲜果、鸡蛋和薯类价格分别上涨24.0%、14.1%、13.3%和11.8%,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猪肉价格下降33.3%,降幅比上月收窄8.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p><p><br></p><p>3.4月,各地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8.0%,涨幅均有所回落。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保供稳价政策效果继续显现,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p><p><br></p><p>(二)金融市场</p><p>1.货币金融情况。M2高增超过市场预期。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3.6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新增社融大幅少增。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26.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9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少9468亿元。除政府债券外绝大多数分项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新增人民币贷款总量大幅走弱。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其中,受疫情及房地产市场低景气度等因素影响,以按揭贷款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以消费贷、经营贷为主的居民短贷均处于同比负增状态。</p><p><br></p><p>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4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2%,较上月下行45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61%,较上月下行47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21%,较上月下行25BP。债券市场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11%,较上月下行5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83%,较上月上行4BP。信贷市场利率方面,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5年期品种分别报3.70%、4.60%,与上月持平。民间借贷利率方面,4月末,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4.26%,较上月下行11BP。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为15.36%,农村互助会互助金费率为12.02%,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为15.59%。</p><p><br></p><p>3.小贷行业情况。截至2022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32家,较去年同期减少609家。贷款余额9330亿元,一季度减少85亿元。</p><p><br></p><p><strong>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strong></p><p><strong><br></strong></p><p>(一)主要粮食</p><p>1. 新季稻谷产量略减,持粮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预计国内稻米价格或将持续低位运行。</p><p><br></p><p>供需方面,2022年国家全面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有利于稳定农户种稻积极性,也释放了中央保口粮安全的决心。但考虑到稻谷已经多年供大于求,且由于2021年稻谷价格低位运行,部分品种种植收益一般,部分地区存在少量水改旱、稻改豆情况,今年稻谷种植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预计2022年稻谷播种面积为2982万公顷,同比略减9.8万公顷,减幅为0.33%;单位面积产量7.115吨/公顷,同比基本持平;产量2.122亿吨,同比减少64.3万吨,减幅0.3%。稻谷产量将连续8年维持在2.1亿吨以上。</p><p><br></p><p>气象方面,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4月底,华南大部早稻处于返青分蘖期,江南早稻处于三叶至移栽返青期,大部发育期与常年接近或较常年偏早,长势较好。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41%,同比快2.6个百分点。其中,早稻栽插基本结束。</p><p><br></p><p>病虫害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22年全国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12.3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8.3亿亩次,病害发生面积4.0亿亩次;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稻瘟病、稻曲病中等发生,三化螟、水稻病毒病偏轻发生。</p><p><br></p><p>市场方面,受疫情影响,4月份南北产区粳稻行情均有回升,价格小幅上涨。4月底,黑龙江鸡西长粒粳稻收购价2700元/吨,月环比上涨40元/吨。吉林德惠超级稻收购价2760元/吨,月环比回升40元/吨。江苏泰州普通粳稻收购价2920元/吨,月环比回升100元/吨。4月份,籼稻主产区受疫情封控影响小于粳稻产区,因此稻谷和大米的跨区域流动相对正常,价格以稳为主。4月底,主产区普通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480~2600元/吨,优质中晚籼稻主流价格2600~2620元/吨,月环比基本持平。中晚籼稻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从供给端来看,新陈粮源交织供应,一方面,天气逐渐转热,稻谷保管难度增加,持粮主体出售新粮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最低收购价稻谷和地方各级储备稻谷同时轮出,市场陈粮供应充裕。从需求端来看,疫情不利下游餐饮业,但受油价上涨等因素作用,中晚籼米发运成本增加,靠近长三角的安徽、江西部分产区大米出厂价格月环比反弹40~100元/吨。</p><p><br></p><p>2.新季小麦产量略减,下游消费疲弱,预计国内小麦价格仍将从高位有所回落。</p><p><br></p><p>供需方面,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预计2022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59.5万公顷,同比增加2.6万公顷,增幅0.11%;单位面积产量为5.80吨/公顷,同比减少0.01吨/公顷,降幅0.18%;总产量为13686万吨,同比减少8.6万吨,降幅0.06%,与上年持平略减。</p><p><br></p><p>气象方面,据全国农业气象观测,截至4月底,西北大部、华北大部和黄淮东北部冬小麦处于拔节至抽穗期;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大部和江淮江汉处于抽穗开花期;西南地区大部处于开花期至乳熟期。全国大部冬小麦发育期接近常年或偏早3~12天、长势接近上年同期,仅新疆北疆、云南等地部分地区生育期偏晚5~10天。4月30日,我国主产区冬小麦长势遥感监测结果显示,一、二类苗比例为92.5%,比上年同期偏少2.5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提高6.7个百分点,长势持续转好。</p><p><br></p><p>病虫害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22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1亿亩次,病害发生4.1亿亩次,虫害发生4.0亿亩次,中后期病害和虫害发生面积分别占全年发生面积的71%和75%。其中,蚜虫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偏重至大发生,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在江汉平原、关中平原、河南南部等局部麦区偏重流行,纹枯病和茎基腐病在黄淮、华北南部和江淮北部麦区偏重发生。</p><p><br></p><p>市场方面,4月底,河北小麦进厂价(国标二等,下同)3300~3340元/吨,山东3320~3340元/吨,河南3250~3300元/吨,江苏3300~3330元/吨,安徽3300~3320元/吨,广东3350~3380元/吨,月环比均上涨30~140元/吨。4月中旬,全国多地疫情防控形势趋紧,下游面粉经销商较往年备货时间有所提前,面粉价格快速上涨,但在超市货源充足和下游消费较弱等因素的影响下,面粉价格又迅速回落。新季冬小麦即将上市,下游面粉企业在保障正常生产用粮的情况下,逐步减少原粮库存,预计短期小麦价格将继续回落。</p><p><br></p><p>3.新季玉米产量稳定,主产区物流恢复,下游消费平淡,预计国内玉米价格保持在高位震荡运行。</p><p><br></p><p>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预测,2022/23年度中国玉米种植面积6.38亿亩,较上年度减少1200万亩,降幅1.8%,主要是在“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导向下,政府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扩大东北产区大豆面积,并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种植面积将稳中略降。春播期间大部分产区土壤墒情较适宜,加上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以及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因素,预计玉米单产为每亩427.30公斤,较上年度增长1.9%;总产量2.73亿吨,与上年度基本持平。</p><p><br></p><p>病虫害方面,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预测,2022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9.9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6.9亿亩次,病害发生3.0亿亩次。草地贪夜蛾、粘虫等迁飞性害虫和南方锈病等流行性病害重发态势明显,对玉米生产安全构成较大威胁。</p><p><br></p><p>市场方面,4月末,全国玉米月度均价为2735.01元/吨,较3月份均价涨20.81元/吨,环比涨幅0.77%,同比跌幅1.50%。东北地区受物流因素影响,玉米市场贸易活跃度较低。4月上旬,东北玉米价格较为平稳,中旬黑龙江深加工企业门前收购价格上涨带动周边基层粮价上涨,受物流影响,市场上量不佳。下旬北方港口和部分地区物流陆续恢复,贸易商运作积极性提高,玉米价格偏强运行,但市场整体需求无好转,价格上涨空间受限。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根据门前到货量灵活调整收购价格,价格波动在10-50元/吨。截至4月27日,黑龙江二等粮主流上车价2560-2650元/吨,低端价格涨70元/吨,高端价格涨30元/吨;吉林二等粮主流2630-2730元/吨,低端价格涨30元/吨,高端价格涨20元/吨;辽宁二等主流2680-2780元/吨,低端价格上调40元/吨,高端价格上调30元/吨。预计国内玉米市场价格仍将保持在高价位震荡运行。</p><p><br></p><p>(二)重要农产品</p><p>1.新季大豆产量预增,市场需求清淡,预计国产大豆价格继续高位平稳运行。</p><p><br></p><p>供需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5月2日,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41%,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大豆播种面积已过一成。今年各级政府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提高大豆生产者补贴,加快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黑龙江实行稻改豆试点,多措并举推动大豆扩面增产,预计新季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国家粮油信息中心5月预计,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99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54.5万公顷,增幅18.4%,其中黑龙江播种面积为458万公顷,同比增长17.8%。预计全国大豆平均单产1.98吨/公顷,增幅1.59%;大豆产量1970万吨,比上年增加330万吨,增幅20.1%,高于2020年历史记录的1960万吨。</p><p><br></p><p>市场方面,4月份,黑龙江食用大豆收购价格6020-6180元/吨,与上月同期基本持平。南方销区国产大豆消费需求偏弱,但产区农户卖粮压力不大,市场购销两弱,价格整体保持稳定。</p><p><br></p><p>2.新季棉花产量稳定,消费恢复预期减弱,国内棉价或将维持高位震荡。</p><p><br></p><p>供需方面,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中国棉花意向种植面积4398万亩,同比增加1.8%。其中,新疆意向植棉面积为3639万亩,同比增加2.3%。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预测,2022/23年度,中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551万亩,较上年度增0.2%,2021年籽棉收购价格创近十年来高位,加上2022年新疆继续实行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棉农植棉积极性较高。全国棉花播种出苗期间综合气候适宜,预计棉花单产每亩126公斤,与上年持平。棉花产量574万吨,较上年度增0.2%。俄乌冲突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市场对棉花消费恢复预期减弱,预计新年度中国棉花消费量为805万吨,较上年度减少5万吨。</p><p><br></p><p>气象方面,4月末,各棉区棉花大部处于播种出苗期。月内,全国棉区平均气温为17.4℃,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高2.3℃和1.8℃;平均日照时数为218.1小时,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多49.9小时和16.6小时;平均降水量为59.2毫米,比上年和常年同期分别偏多4.4毫米和5.1毫米。月内,新疆棉区上中旬气象条件良好,下旬风沙和冰雹等天气致使部分地区棉花不同程度受灾;黄河流域棉区大部热量充足、墒情适宜,利于棉花播种出苗,仅部分地区表墒不足影响棉花播种和幼苗生长;长江流域棉区大部时段天气晴好,下旬多雨不利棉花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截至5月5日,2022年新疆棉花播种基本结束,南疆大部分地区棉花出苗率已过半,棉农对今年棉花丰产预期较强。</p><p><br></p><p>市场方面,4月份以来,国际棉价逆势飙升至150美分/磅以上,创2011年5月份以来高位。当前国内棉价走势整体呈现弱于国际、强于下游的态势。截至4月底,代表内地标准级皮棉市场价格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为22387元/吨,较3月底下跌0.84%,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为21655元/吨,较3月底下跌1.17%。4月,棉价高位运行与下游走弱持续背离,国内纺织行业持续降温态势进一步加剧,叠加疫情影响,清明节过后,部分纺织企业延长放假时间,减产、停产成为普遍现象,旺季不旺的特征将逐渐显现。</p><p><br></p><p>3.新榨季食糖产量调减,消费进入季节性旺季,预计国内糖价上行空间有限,或以窄幅区间震荡为主。</p><p><br></p><p>供需方面,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5月预测,2022/23年度中国糖料种植面积2043万亩,比上年度增加69万亩,主要是北方甜菜种植面积增加;预计食糖产量回升至1035万吨,同比增长6.5%;消费量稳中略增,预计为1560万吨,基本与上年持平。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制糖生产已进入尾声,除云南省少数糖厂生产外,其它省(区)糖厂均已收榨。截至4月底,2021/22年制糖期全国已累计产糖935.05万吨,累计销售食糖443.67万吨,累计销糖率47.45%。</p><p><br></p><p>天气方面,4月中旬以来,我国主要蔗区气温偏低、日照偏少,降水除云南中东部蔗区偏少外,其余大部偏多,水分条件满足大部甘蔗的出苗、生长和分蘖需求,但热量条件略为不足。5月,广西、广东蔗区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部分低洼、临水蔗田出现不同程度渍涝害,影响甘蔗正常生长。5月上旬,遥感监测显示我国主产区甘蔗长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计未来30天广西强降雨过程比较频繁,局部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大,温湿条件利于甘蔗病虫害滋生,需做好防渍涝和病虫害监测防控等工作。</p><p><br></p><p>市场方面,4月,国内白糖现货价格呈上涨趋势。广西白糖现货成交价区间为5736-5880元/吨,较上月末上涨40元/吨,涨幅0.70%。制糖集团报价上调近百元。截至4月底,广西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790-5920元/吨,环比上涨50-80元/吨;云南制糖集团报价区间为5760-5800元/吨,环比上涨80-100元/吨;加工糖厂报价区间为5880-6200元/吨,环比上涨50-100元/吨。本轮由“国产糖减产、外盘糖强劲”双驱动带来的上涨行情告一段落,国产糖5月开始进入纯销期,夏季采购旺季即将开始,现货销售有望好转,同时进口糖成本持续高位,给予糖价支撑。另一方面,国内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中断等影响持续,市场对于未来经济下滑造成食糖消费量下降存在担忧,预计国内糖价上行空间有限,或以窄幅区间震荡为主。</p><p><br></p><p>4.能繁母猪存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生猪出栏增速放缓,预计短期猪价仍将维持弱势反弹。</p><p><br></p><p>供需方面,生猪去产能已接近尾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域。据农业农村部数据,4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万头,环比下降0.2%,同比下降4.3%,连续10个月向正常保有量回调。当前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1.9%,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4月生猪存栏同比下降0.2%,这是2020年6月份之后的首次同比下降,但生猪出栏仍惯性增长,环比增长1.2%,同比增长18.0%。很多大型生猪企业提前出栏,导致4月份出栏量有所减少,支撑了猪价反弹。中小养殖场户生猪补栏积极性提高,生产形势不断向好。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出栏节奏可能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前期供过于求的局面。</p><p><br></p><p>市场方面,4月份,全国活猪价格为13.04元/公斤,环比上升1.84%,同比下降46.71%;猪肉价格为22.57元/公斤,环比下降1.75%,同比下降43.72%;仔猪价格为25.06元/公斤,环比上升3.02%,同比下降71.57%。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3.86元/公斤,环比上升1.56%,同比上升7.80%;玉米价格为2.94元/公斤,环比上升0.97%,同比下降0.31%;豆粕价格为4.75元/公斤,环比上升2.15%,同比上升30.40%。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监测,4月末全国猪粮比价为5.25,环比增加0.66个百分点。4月出栏一头生猪平均亏损248元,较3月少亏79元。当前自繁自养模式生猪养殖已基本达到盈亏平衡。</p><p><br></p><p>供给端,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产惯性增长,生猪出栏增速放缓,预计短期内猪肉市场供应过剩局面得到阶段性缓解。消费端,端午节日到来有望刺激居民猪肉消费,但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消费带来较大影响。整体来看,行业普遍看好下半年生猪市场行情,预计三季度生猪养殖能实现盈利,当前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强,或将抑制猪价反弹空间。</p><p><br></p><p><strong>四、农业产业链龙头企业动态</strong></p><p><strong><br></strong></p><p>(一)温氏股份一季度亏损37.63亿</p><p>4月26日,温氏股份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5.86亿元,同比减少13.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6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435亿元,同比下降792.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5.98亿元,同比下降767.80%。对于净利润的同比大幅下降,温氏股份表示变动原因为养猪业经营亏损。</p><p><br></p><p>(二)大北农一季度亏损2.33亿</p><p>5月1日,大北农集团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同比下滑1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2亿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5亿元,截至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77.8亿元。</p><p><br></p><p>(三)新希望一季度亏损28.79亿元</p><p>4月30日,新希望发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5.06亿元,同比增长0.9%;实现归母净利润-28.79亿元,上年同期为1.4亿元,同比降2,204.50%,主要系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猪产业持续亏损。</p><p><br></p><p>(四)海大集团一季度净利润为2.01亿元</p><p>4月12日,海大集团发布2022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99.53亿元,同比增长26.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亿元,同比下降71.62%。其中,生猪养殖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3.74亿元,同比下降1.56%,生猪养殖出栏约为83万头,养殖成本下降明显,但因出栏价格较低,生猪养殖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02亿元,同比下滑236.07%。</p><p><br></p><p>剔除生猪养殖的其他业务,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79亿元,同比增长29.7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3亿元,同比口径为增长3.52%。公司实现饲料销量419万吨(未含内部养殖销售),同比增长22%,销量保持稳定增长。</p><p><br></p><p>(五)牧原股份一季度巨亏51.8亿元</p><p>4月30日,牧原股份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2.78亿元,同比下降9.30%;归母净利润亏损51.80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9.6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52.41亿元,上年同期盈利69.5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21.30万元,上年同期为47.56亿元;报告期内,牧原股份基本每股收益为-0.99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85%。</p><p><br></p><p>(六)正邦科技资产负债率攀升至历史最高</p><p>4月30日,正邦科技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4.33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出现较大亏损,主要源于国内市场生猪销售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同时因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导致公司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该公司公布的原因还包括公司优化母猪种群结构,低价出售前期高价购买的母猪以及清退低效的租赁猪场和计提存货跌价等。亏损使得正邦科技的资产负债率在2021年攀升至历史最高,达到92.60%。</p><p><br></p><p>(七)正邦科技拟终止建设22个养猪募投项目</p><p>5月21日,正邦科技发布《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终止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公告》,公告称鉴于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8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14个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已处于停滞状态,经审慎研究,该公司拟终止上述项目,并将项目结余资金36.18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正邦科技指出,鉴于公司所属行业目前正处于寒冬,为做好资金储备,公司根据当前行业以及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拟终止部分区域新建产能,以保证经营现金流安全。</p><p><br></p><p>(八)傲农生物一季度亏损3.52亿元</p><p>4月30日傲农生物公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公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约41.55亿元,同比增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3.52亿元,同比降317.06%。2022年1-3月,公司累计销售生猪104.68万头,销售量同比增长95.81%。2022年3月末,公司生猪存栏189.22万头,较2021年3月末增长47.88%,较2021年12月末增长5.56%。</p><p><br></p><p><br></p></section>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