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 <p><img src="http://nongdan.pzhkj.cn/uploads/content/guest/1cb81761b5-555.jpg"></p><p><br></p><p><strong></strong><strong>本期要点</strong></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strong>政策要闻方面</strong>,前三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秋粮增产成定局。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印发通知,部署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平台开展金融支持秋冬种专项行动。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成效,并发布推介3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央行、银保监会发布19家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规范征信业务全流程。</p><p><br></p><p><strong>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方面</strong>,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略有回落。PPI涨幅继续扩大。金融市场方面,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较上月整体上行,民间融资综合利率较上月整体下行。</p><p><br></p><p><strong>农产品方面</strong>,新季中晚稻大量上市,终端需求不振,市场供给宽松,预计国内稻米价格将稳中趋弱运行。连续降雨影响冬小麦播种,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持粮待售,流通市场粮源减少,预计国内小麦价格维持高位。新玉米陆续上市,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处于较高水平,而玉米饲用和工业消费需求趋弱,市场供应宽松,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继续下跌。新季大豆产量预减,国产大豆供应偏紧,预计国内大豆价格继续保持高位。新季棉花产量预减,新疆出现抢收现象,棉价上涨导致下游企业开机率下降,预计短期国内棉价将保持高位,但市场波动风险加大。新榨季开启,大量食糖进口到港,短期供应宽松,但新季减产预期较强,预计未来糖价或出现窄幅震荡。生猪产能惯性释放,低价猪肉以及天气快速转凉带动猪肉消费回暖,预计猪价或将出现季节性反弹,但幅度有限。</p><p><br></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strong>一、政策要闻</strong></p><p><strong>(一)前三季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秋粮增产成定局。</strong>10月20日,国新办就2021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良好。主要表现在:全年粮食有望高位增产;“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生猪生产全面恢复;国家启动种业振兴行动,建成和开工在建高标准农田约9617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5%;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26元,实际增长11.2%,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5个百分点。</p><p><br></p><p><strong>(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开通金融支持秋冬种工作专属通道。</strong>10月13日,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秋冬种专项行动的通知》,部署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平台开展金融支持秋冬种专项行动,开通专属绿色通道,创设专属金融产品,切实增加信贷资金供给,支持稳定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冬油菜种植,提高冬季蔬菜供给能力,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专项行动集中开展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至12月15日。通知要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单位、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秋冬种工作对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协调督导, 切实推进秋冬种行动取得实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计划财务、种植业管理等内设机构要加强对信贷直通车秋冬种专项行动的统筹协调,第一时间主动对接省级农担公司、相关银行等金融机构。</p><p><br></p><p><strong>(三)农业农村部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成效。</strong>10月15日,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座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加强谋划、系统部署、强化指导、加大扶持,多元化服务组织稳步壮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模式加快创新,带动小农户发展成效日益凸显。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成为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等生产难题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广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抓手。2020年,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95.5万个,服务面积16.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7800多万户。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入贯彻《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精神,扎实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完善行业指导和服务方式。会议发布推介了吉林省榆树市大川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黟县有农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等30个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p><p><br></p><p><strong>(四)央行、银保监会发布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strong>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规模大,业务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关键服务,其稳健经营关系到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为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此次同时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明确了附加监管要求,建立了附加资本、附加杠杆率、流动性、大额风险暴露等附加监管指标体系。</p><p><br></p><p><strong>(五)央行发布办法规范征信业务全流程。</strong>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征信业规范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征信法治建设,践行“征信为民”理念,加强个人信息保护,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提供、信息安全等全流程合规管理为主线,以明确征信业务边界、加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为重点,通过明确信用信息的定义和规范征信业务全流程,进一步提升征信业市场化、法治化和科技化水平,助推征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该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p><p><br></p><p>二、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动态</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strong>(一)宏观经济。</strong></p></section><section><p><strong>1.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strong>前三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化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应对疫情汛情等多重考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国际收支保持平衡,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其中,前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p><p><br></p><p><strong>2.9月,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strong>9月,受疫情防控、极端天气、能耗双控、芯片等关键原材料短缺,以及上游商品涨价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空间等因素扰动,<strong>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strong>同比增长3.1%,前值5.3%,增速继续回落;<strong>固定资产投资累计</strong>同比增长7.3%,前值8.9%,小幅下滑;<strong>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strong>同比增长4.4%,前值2.5%,略有恢复;<strong>货物进出口总值</strong>(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5.4%,前值18.9%,其中出口增长19.9%,进口增长10.1%。</p><p><br></p><p><strong>3.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略有回落。</strong>9月,消费市场供需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稳定。<strong>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1%转为持平。</strong>其中,食品中,猪肉和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1%和2.5%,降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非食品中,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水泥、液化石油气和小汽车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0.6%—7.6%之间。<strong>从同比看,CPI上涨0.7%,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strong>其中,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46.9%,淡水鱼(21.0%)、鸡蛋(14.2%)、食用植物油(9.2%)等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上涨2.0%。</p><p><br></p><p><strong>4.PPI涨幅继续扩大。</strong>9月,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涨幅继续扩大。<strong>从环比看</strong>,PPI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5%,生活资料价格持平。<strong>从同比看</strong>,PPI上涨10.7%,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p><p><br></p><p><strong>(二) 金融市场。</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1.货币金融情况。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流动性合理充裕。</strong>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4.28万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余额308.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strong>信贷总量稳定增长,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减。</strong>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6.72万亿元,同比多增4624亿元。9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9.46万亿元,同比增长11.9%,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保持基本平稳。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7.4%,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5.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了4092万户小微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0.8%。9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89%,比上年12月下降0.19个百分点。</p><p><br></p><p><strong>2.市场利率情况。货币市场利率方面</strong>,9月,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6%,较上月上行8BP;银行间债券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19%,较上月上行11BP。3月存期同业存单发行利率2.39%,较上月下行11BP。<strong>债券市场利率方面</strong>,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35%,较上月上行8BP;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87%,较上月上行2BP。<strong>信贷市场利率方面</strong>,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5年期品种分别报3.85%、4.65%,与上月持平。<strong>民间借贷利率方面</strong>,9月末,民间融资综合利率为13.11%,较上月下行2.71个百分点。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为14.57%,农村互助会互助金费率为11.21%,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为13.35%。</p><p><br></p><p><strong>3.小贷行业情况。</strong>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686家,比一季度减少155家,较去年末减少432家。贷款余额8865亿元,比一季度增加212亿元,上半年累计增加0.25亿元。</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alt="图片"></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img src="data:image/gif;base64,iVBORw0KGgoAAAANSUhEUgAAAAEAAAABCAYAAAAfFcSJAAAADUlEQVQImWNgYGBgAAAABQABh6FO1AAAAABJRU5ErkJggg==" alt="图片">三、大宗农产品供需情况</section><section><br></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p><strong>(一)主要粮食。</strong></p><p><strong>1. 新季中晚稻大量上市,终端需求不振,市场供给宽松,预计国内稻米价格将稳中趋弱运行。</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2021年国家继续提高早籼稻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表明了中央保口粮安全的决心,有利于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2021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 3010万公顷,同比增加2.9万公顷,增幅为 0.1%;单位面积产量 7138 公斤/公顷,同比增加94公斤/公顷,增幅1.33%;产量2.149亿吨,同比增加303.5万吨,增幅1.43%。</p><p><br></p><p><strong>气象方面</strong>,9月份,全国大部农区光热条件较好,总体利于一季稻充分灌浆和成熟收晒。9月底,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一季稻处于抽穗乳熟期,部分地区进入成熟收获期;东北地区普遍处于乳熟成熟阶段。</p><p><br></p><p><strong>病虫害方面</strong>,据全国农技中心调度,目前长江流域晚稻“两迁”害虫、螟虫和穗期病害防控已接近尾声,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但后期晚稻穗颈瘟、稻曲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穗期病虫害仍需要高度关注。</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9月份,主产区早稻价格基本稳定,主流收购价在2650~2700元/吨,与月初基本持平。9月底,湖北、安徽、江西等主产区新中籼稻上市量增加,价格高开低走。监测显示,因高温或雨水天气影响,江西、湖北等地新季中籼稻质量偏差,新季中晚籼稻主流收购价在2560~2660元/吨,比月初下降20~60元/吨,预计今年启动中晚籼稻托市预案的可能性较大。目前收购主体以储备企业补库为主,加工企业因库存充裕,且资金占用较多,短期无仓容及闲置资金收购新稻,采购较为谨慎,同时农户因今年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持粮待涨预期较强,短期售粮积极性不高。</p><p><br></p><p><strong>2.连续降雨影响冬小麦播种,部分农户和贸易商持粮待售,流通市场粮源减少,预计国内小麦价格维持高位。</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国家粮油信息中心10月份预计,2021年全国小麦播种面积为2361.6万公顷,同比增加23.6万公顷,增幅1.0%;单位面积产量为5.804吨/公顷,同比增加0.062吨/公顷,增幅1.1%;总产量为13707万吨,同比增加282万吨,增幅2.1%。考虑我国食用消费相对稳定,饲用消费居于高位,预计2021/22年度国内小麦消费总量为14554万吨,比上年度减少173万吨。</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秋粮开始上市后,贸易商购销重点转向玉米,加之贸易商在秋收前腾仓售粮,市场预期后续贸易商经营小麦数量减少,用粮企业在现阶段增加采购小麦,降雨天气导致小麦播种延迟等因素支撑市场预期,但总体来看小麦供给充裕、库存充足,小麦上涨空间有限。9月底河北地区新小麦进厂价(国标二等,下同)2600~2620元/吨;山东地区新小麦进厂价2600~2610元/吨;河南地区新小麦进厂价2600~2610元/吨;江苏地区新小麦进厂价2560~2600元/吨;安徽地区新小麦进厂均价2600元/吨,月环比均上涨10~20元/吨。</p><p><br></p><p><strong>3.新玉米陆续上市,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处于较高水平,而玉米饲用和工业消费需求趋弱,市场供应宽松,预计国内玉米价格将继续下跌。</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10月份预计,2021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为6.44亿亩,同比增加2455万亩,增幅4.0%;与上月预测持平。玉米总消费量为28613万吨,同比增加811万吨,增幅2.9%;与上月预测持平。2021/22年度玉米市场供需结余686万吨,同比减少678万吨。</p><p><br></p><p><strong>气象方面</strong>,9月,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大部以晴雨相间天气为主,气温正常或偏高利于玉米灌浆成熟,但东北地区南部和东北部等地出现较强降水,日照偏少3~8成,部分地区土壤持续过湿、低洼农田积水、作物出现倒伏,不利于作物籽粒脱水和后期收获。西北、华北、黄淮周内降水频繁,多雨寡照天气不利于玉米灌浆乳熟。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截至9月27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3.8%,进度与上年相当,其中玉米已收21%。</p><p><br></p><p><strong>病虫害方面</strong>,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调度,9月,草地贪夜蛾总体增速放缓,发生面积和防治面积相比黏虫等害虫较低,病虫危害总体控制在允许水平之下。8月下旬,华北黄淮部分地区降雨偏多,温度偏高,山东、河北等地区玉米锈病发生面积增加,加上连续降雨影响玉米成熟收获,对山东等省份玉米单产带来不利影响。</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9月,销区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东北玉米价格平稳走弱,因陈粮结转数量较大,销区替代谷物供应充足,采购需求低迷导致新产玉米高开低走。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先跌后涨,主要原因是秋粮上市节奏受到天气干扰。一是华北、黄淮一带多地持续降雨10多天,月底时新季玉米收割推迟,多日阴雨导致玉米锈病较往年偏重,有霉变出现,局部甚至有发芽情况,国庆期间华北黄淮地区仍有数日降水;二是加工企业玉米到货量减少,部分有补库需求;三是华北玉米价格大幅下跌触及到上游供给方成本,市场惜售情绪加剧。当前新季玉米暂未集中上市,预计天气好转后,新季玉米集中上量,价格或仍存在下行压力。</p><p><br></p><p><strong>(二)重要农产品。</strong></p><p><strong>1.新季大豆产量预减,国产大豆供应偏紧,预计国内大豆价格继续保持高位。</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预测2021/22年度我国大豆新增供给量12040万吨,其中国产大豆产量1840万吨,大豆进口量为10200万吨。预计年度大豆榨油消费量10150万吨,同比增加300万吨,增幅3.0%,其中包含160万吨国产大豆及9990万吨进口大豆;预计大豆食用及工业消费量1738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年度大豆供需结余62万吨。</p><p><br></p><p><strong>气象方面</strong>,10月以来,东北地区日照、气温基本正常,气象条件总体适宜秋收。东北地区、华北、黄淮大部大豆处于鼓粒期,部分进入成熟期,湖北、黑龙江部分早熟大豆已经陆续上市。2021年国内大豆生长期天气状况良好,尽管黑龙江东部干旱,河南北部遭遇强降雨冲击,但整体状况好于上年,单产有望达到创纪录的2吨/公顷,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大幅下滑,产量仍低于上年,预计2021年全国大豆产量1840万吨,同比减少6.1%。</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9月底,黑龙江新季大豆陆续上市,开秤价格在2.75~2.80元/斤,同比上涨0.50元/斤,略低于陈季大豆价格。国内大豆面积下降带来减产预期,但单产明显提高,且近日价格持续走高,偏高的价格抑制市场热情,预计东北大豆集中上市后,新陈大豆平稳对接,价格将继续保持高位。</p><p><br></p><p><strong>2.新季棉花产量预减,新疆出现抢收现象,棉价上涨导致下游企业开机率下降,预计短期国内棉价将保持高位,但市场波动风险加大。</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调查数据显示,2021/22年度,全国棉花实播面积4246.3万亩,同比下降7%,其中新疆3476.2万亩,同比下降1.6%。预计2021/22年度国内棉花预计产量568万吨,同比下降4%。截至9月29日,储备棉轮出累计成交总量63.08万吨,成交率100%。再加上之前下发的70万吨棉花滑准税配额,国内棉花供给总体充裕。</p><p><br></p><p><strong>气象方面</strong>,新年度全国棉花进入集中采收期,受新疆棉区生产前期低温冻害等极端气候和黄河流域棉区收获期降雨影响,棉花采摘时间有所延后。截至10月8日,全国新棉采摘进度17.2%,同比下降19.9个百分点。</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9月下旬,受新年度籽棉抢收预期提振影响,棉花价格较快上涨。9月份,国内3128B级棉花月均价每吨18159元,环比涨0.9%,同比涨40.0%。近期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下游企业经营压力增加,能耗双控政策导致江苏、山东、福建等纺织服装大省生产受限,纺织品服装出口订单不及预期。总体看,新年度棉花供需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但现阶段新疆棉花抢收现象明显,预计短期国内棉价将保持高位,市场波动风险加大。</p><p><br></p><p><strong>3.新榨季开启,大量食糖进口到港,短期供应宽松,但新季减产预期较强,预计未来糖价或出现窄幅震荡。</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首家糖厂开机,标志着2021/22年度中国食糖生产开启,截至10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13家糖厂开机生产。目前,甜菜糖生产总体正常,但煤、焦炭及辅料价格大涨使得甜菜糖生产成本增加,预计新季全国食糖总产量1031万吨,较上年度下降34万吨。</p><p><br></p><p><strong>气象方面</strong>,受近期降雨影响,广西西南和中部等蔗区旱情缓解,广东甘蔗和北方甜菜生长基本正常。</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受国庆、中秋备货影响,国内糖价小幅上升,随着备货结束,现货走货量回归平淡,加之进口糖逐渐上市,国内糖价略有下跌。9月份,国内食糖均价每吨5562元,环比跌0.9%;同比涨2.7%。2021/22榨季生产启动。大量食糖进口,糖浆和含糖预拌粉进口回升,食糖供应宽松,市场交易相对谨慎。但新榨季食糖减产预期较强,国内食糖价格下跌空间受限。总体看,预计近期国内糖价窄幅震荡。</p><p><br></p><p><strong>4.生猪产能惯性释放,低价猪肉以及天气快速转凉带动猪肉消费回暖,预计猪价或将出现季节性反弹,但幅度有限。</strong></p><p><strong><br></strong></p><p><strong>供需方面</strong>,8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9%,下降幅度扩大。规模猪场淘劣留优的力度较大,大量三元低产母猪被淘汰,整体生产效率明显提高。8月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1.1%,连续6个月增长,尤其是每月新出生的仔猪量还在大幅增加。2-8月份,规模猪场每月新生仔猪数月均增速2.5%,意味9月至明年2月的生猪出栏量还将持续增长。当前生长生产仍在惯性增长,市场仍处于阶段性供应过剩时期。</p><p><br></p><p><strong>疫病方面</strong>,近期,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趋于平稳,但随着局部天气快速转凉,封闭式管理的猪场中呼吸道类疾病以及腹泻类疾病爆发风险加大,需要重点防范。</p><p><br></p><p><strong>市场方面</strong>,9月份,猪肉集贸市场均价每公斤23.24元,环比跌8.6%,同比跌57.6%;生猪价格每公斤13.46元,环比跌11.8%,同比跌62.4%;仔猪价格每公斤30.47元,环比跌21.3%,同比跌71.4%。9月份,猪粮比价4.61:1,比上月下降0.56个点。9月份,全国饲用玉米价格每公斤2.92元,环比跌1.0%,同比涨19.2%;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为每公斤3.63元,环比涨0.3%,同比涨11.0%。</p><p><br></p><p>据行业监测,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120公斤的肥猪平均亏损540元左右,由月初400元以上扩大至月末600元以上;外购仔猪养殖户亏损1150元左右,受仔猪成本下降影响,亏损较上月缩小。</p><p><br></p><p>综上,四季度生猪产能仍处于惯性释放阶段,商品猪供应仍将持续增长,冻品库存和猪肉进口量仍保持较高水平,终端市场猪肉供给较充裕。近期,冻猪肉收储启动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猪价,加之天气持续转凉以及猪肉腌腊需求回暖,预计未来猪价或将出现季节性反弹,但幅度有限。</p><p><br></p><p><br></p><p><br></p></section></section></section></section> |
---|